吹禪靜心好生活。養氣寧神心中寬

映月尺八道館偈語義解


現千江當空耀
圓月缺覆而返
八吹禪達心源
不中道實相現
本無生了生死
前大道納千川

映顯眼簾鏡中花
月隱雲移皆是幻
尺八吹禪達心空
八不中觀實相現
道本無生了生死
館前大道納千川

102.9.14


映現萬物假圍繞
月動雲移皆是幻
尺八悠悠入幽冥
八正道行覺者願
館前大海納千川

2014.5.1


.................................................

映現千江當空耀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當沒有一片思想的雲在空中干擾飄蕩,千萬個心就有千萬個自性,
就有千萬個映照,"有"映照在"無"上面,有無一如,當體即空。)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菩薩如清涼的月,讓人除去熾熱的煩惱,
因為祂處於真理的世界裡,究竟的空境裡(畢竟空),
只要眾生的心寧靜下來,清淨下來,
菩薩清涼的月,就會映入你的心中,你的覺性就會出現。

靜心是禪入門的鑰匙,

靜心只不過是一種映現的技巧•
如果您能像明鏡一般映現萬事萬物,你已經是個靜心者。

莊子內篇 『帝應王 』有一句話『 至人用心若 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不傷』

法相宗所立四種如來的智慧,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

最高的圓滿,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如明鏡般的無垢如實的映照外在現像,
明明朗朗清清楚楚,沒有自我執著的分別取相。

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憎與愛是自我執著的情緒,產生扭曲的分別,嫌東揀西,看不到真相,
如果能通達大圓鏡智之境即是佛的大智慧放光現前,
沒有頭腦的分別想,卻有佛的覺知,如寶鏡映現,了了分明。
如明鏡般的靜潔無染映照萬相,相來不拒相去不留,來者應,去者空,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一絲不掛,灑灑脫脫,了無牽掛,自再任運,

當你將自我解構消融了,大圓鏡智之境才會現前,
自我的執著妄想就是明鏡上面的塵垢,讓明鏡失去映照的能力,

如果你能進入空性的智慧,就能夠空掉一切執著妄想,
如同空掉明鏡上的塵垢,明鏡便能放光,
真心畢露,大光明藏便能大放光明,
此時你將看到宇宙是一片的光明,
常寂光淨土即刻現前,這就是大解脫。


........................................
月圓月缺覆而返

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
宇宙萬物由「道」所創生,最後也要回歸祂的本源,有如落葉歸根,
也可以說是回復於本性,回歸本體。

而宇宙萬物這種變化運行,正是「天道」反覆的軌則,
循環反覆既然是一種自然律,是萬物共同不悖的法則,
人世間的一切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兮所伏。」又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儒家所謂「剝極必復」,「否極泰來」,和這個是同樣的道理。這是宇宙的定律,也是所謂的「天道」。

佛家說無常,在動處萬事萬物剎那變化生滅一刻不停,
然而觀其無常的當下,一個如如不動的佛性當體存在。
如同觀看月缺月圓,其實月何嘗有圓缺過,
圓缺是我們的大腦錯覺附予給它的現相與價值。

圓滿如果是人生追求的完美,
這個完美必定遭到生命的挫敗,
很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大多數的人都是追求完美主義的人,
這個要求完美主義讓自己受苦也讓旁人煩惱。

人生未必一定要追求圓滿,
如果能夠欣賞殘缺,這也是一種的美,
如果能夠懂得抱殘守缺,
人就能知命安份,了卻業緣,積極進取,樂觀開朗。

映現千江萬法一歸唯中和
月圓月缺天道反覆悟圓通

中和

儒家的中庸之道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圓通

佛家的圓通法門

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我又巧緣居住中和區圓通路,又是圓通寺的山腳下,

中和之道與圓通法門必然是我此生的左右銘與圭臬。

.............................................................
尺八吹禪達心源

尺八能吹禪
一音可成佛

吹斷明暗不到處
於無聲處聽驚雷
然後以一枝尺八
通天徹地轉法輪

尺八吹落櫻花雨,鶴唳橫空山谷幽。
內有雷藏驚天地,禪境俠氣盡風流。

在有聲處剎那生滅觀瀑流
於無聲處惟摩一默聽驚雷_殘月撰102.5.15

http://shaku8.biz/zzq/zzq/zzq52.htm

.............................

中空的竹子

http://shaku8.biz/zzq/zzq/zzq21.htm

.....................................

八不中道實相現

龍樹論師所造《中論》

中觀〈觀因緣品〉中的【八不中道】又稱作八不中觀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生」「 滅」,「 常」「 斷」,

一」「 異」,「 來」「 去」。

離兩邊的中道是《般若》經中的智慧。

契實相 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
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
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


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
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
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
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

法空又稱法無我,指法之自性不可得也,因其皆是因緣和合而生

.......................................................................................
道本無生了生死

道家言"道"

道為宇宙終極的真理,生命的本體,本體無生無滅。
佛家言"佛性",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永恆存在。
一切法之實體,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盤。
涅槃經曰: 涅言不生。 槃言不滅。 不生不滅,名大涅槃。

禪宗云「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盤」。
禪者的生死當下就是涅盤。

道本無生,何假修證;法性如如,如何顯真。
昔世尊菩提樹下成道, 云「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未證得,
若能一念回光返照,一切皆非外求,
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頭腦只要停下來,心光自開,
覺性之光通徹寰宇。

頭腦有生死,心(佛性)沒有生死。
頭腦是暫用,心是永恆的作用。
頭腦是生滅法,心是不生不滅。
頭腦是僕人,心是主人。
頭腦是對立是爭鬥是佔有是貪婪是恨是焦慮。
心是統一是和諧是美是愛是分享是喜悅。

不要讓頭腦反客為主,而是好好使用自家的頭腦。

所以把真心找回來,將腦腦降伏好好照顧看管運用。
.........................
館前大道納千川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

佛曰:「明心見性,萬法歸一」
道曰:「修心煉性,抱元守一」
儒曰:「存心養性,執中貫一」

萬法歸一,一歸萬法。

萬殊歸一本 ,一本散萬殊 。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殘月撰文102.5.15

...........................................................................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作者:如石


雪竇禪師的《頌古百則》中,有這樣一則公案:
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柘則公案的大意是說:有位禪僧前來請教趙州「一歸何處」的問題,
趙州看他心存知見,想點撥他脫離知見的窠臼,
便丟給他一句莫明其妙的話:
「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這句話,
圜悟禪師在《碧巖錄》裡評唱為「易會卻難見」。說它「難」,
是因為這個回答簡直就像一座橫在眼前的「銀山鐵壁」,
讓提問者頓時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
不知如何是好;說它「易」,是因為這話使人心頭為之一亮,
「直下惺惺」,卻又不容有絲毫「計較是非」等分別的餘地。
按照宗門規矩,公案是「宜參不宜解」的;換句話說,
公案只宜朝泯除虛妄分別的方向去參究、體悟,
不適合用增益戲論的理性去思考。儘管如此,
為了方便接引初學,激發參究的熱忱,配合教理適當地「繞路說禪」
應該還是有益的。那麼,這則公案中的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究竟該作何解釋呢?
廣義地說,身心等一切宇宙萬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的,
也全由各自的部分所組成,沒有絲毫的自性
或自我;而這無自性的空性,正是萬法究竟的本質、緣起的基礎,
所以說:「萬法歸一」。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正因為空性是萬法存在的最終本質,
而不是與萬法全然無關的另類存在,它就不能不遍含於萬法之中;
因此空性不可能有其他的歸處,空性只能歸屬於萬法。
所以,如果有人在「萬法歸一」的立足點上進一步追問「一歸何處」,
我們只能順著前述的推論回答說:「一歸萬法」。
根據《中論》,唯有將「一」回歸萬法,也就是深切體認萬法空無自性,
才能有效消解一異、生滅等二元對立的分別戲論,
以及由此引生的種種煩惱。
若依唯識宗之見,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那麼「萬法歸一」的「一」,
顯然就不是專指空性,而是能變現或顯現萬法的「心」、「識」了。
但這樣的「一」,顯然還是有自性執的,如此「一翳在眼」,難免天花亂墜,
必須將心識也一併銷歸空性,才算是真正的澈悟見道;
所以圜悟禪師又繼續評唱道:「萬法歸一,一亦不要,七斤布衫亦不要。」
圜悟如此評唱當然是有根據的,因為《信心銘》說: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盤山也說:「三界無法,何處求心?」這兩句哲言都一致表明,
「心」是無自性的,三心了不可得。
藏密噶舉派《大手印願文》同樣說:
「一切諸法由心所變現,心本無心心之體性空,
空而無滅無所不顯現,願證離邊心體之實相。」
總之,一切的緣生萬法及其空性,原是一體的兩面,它們始終互為表裡、
相互依存;緣起即是性空——「色即是空」,
性空不礙緣起——「空即是色」;萬法歸一,一復歸於萬法。
禪者依循這樣的中道正見一路默照或參究下去,無明虛妄分別終將漸漸止息,
而趨入身心脫落、能所雙泯的「畢竟空」境界,
同時顯露出空寂心性本具的智慧光明。無分別的般若智光一旦現前,「
無所住心」自然隨之任運而生,這時,赤裸裸、淨灑灑,「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如此境界豈不是「萬法歸一,一歸萬法」最傳神的現量寫照?

..............................................................................

永嘉大師證道歌

江月照 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佛性戒珠心地印。
霧露雲霞體上衣。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
即是如來真實相。心鏡明鑒無礙。
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
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捨妄心取真理。
取捨之心成巧偽。學人不了用修行。
深成認賊將為子。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尺八吹落櫻花雨,鶴唳長空山谷幽。

吹尺八是人為的事,飄落的櫻花是自然(無為)的事啊!
你又是如何的吹落一片愁,落櫻又干你何事,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嗎?

這鶴唳一聲讓哪山谷顯得更空闊與幽靜,有與空是奇妙的事啊!。

真的假的,有為與無為,這樣的事又讓人如何來認真的看待,
紅樓夢裡,夢斷處是這麼說的: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真做假時假亦真,有為無處無還有。

至此真與假已經不是要緊的事,

重要是

仁者心動

動了是甚麼心?

仁者的心動當人就是仁心,

你動了又是甚麼心?

這個心就形成你的世界與你的命運。

落花無意,仁者有情,

此情若痴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也驚心。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 。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1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