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禪好生活。養氣心中寬

我很喜歡菩提達摩論集,
菩提達血脈論,菩提達悟性倫,菩提達破相論。
這是了義,究竟的經典。
我一直不停重讀菩提達摩論集,
多有領悟。
菩提達摩論集我沒有看過有人註解它的書。

有一天在書局看到奧修談菩提達摩論集的書,
我很高興的賣下它上下冊。

我看了之後。
發現這本書患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把心都翻譯成頭腦。
我不解怎麼會患下這麼嚴重的錯誤。

奧修一定是看外文文翻譯的經文,
從翻譯的字面去解說,

奧修認為菩提達摩是一位開悟的聖者,
不曾留下文字,菩提達摩不可能說這樣的話。
而是門徒們試圖記錄下他們所知的,
但很愚蠢的會錯了義。

三界混起,同歸一心,前佛後佛以心傳心。
竟然翻譯成

翻譯成
三界混起,同歸大腦,前佛後佛以大腦傳大腦。
這個錯誤恨嚴重。

奧修認為菩提達摩是一位開悟的聖者,
不曾留下文字,
而是門徒們試圖記錄下他們所知的,
但很愚蠢的會錯了義寫下的。

然而在我的看法並非如此,
是愚蠢的外文翻譯的人翻錯了。
把所有的菩提達摩論集中的心,
全翻譯成頭腦,
以致奧修一方面贊嘆菩提達摩開悟的話語,
一邊重複指責其門徒紀錄的錯誤。


心,在中國的文化裡的含意,
是多面向,
是物質的心,(頭腦)。
是精神上的心,
是意識上的心。

尤其是佛經裡,簡約的文字,你又將如何判別。

楞嚴經中有七處徵心的辨證,
楞嚴經中 , 阿難曾回答佛陀 ,
心在身內 . 在身外 . 在根 . 在內外明暗之間 .
在思維 . 在中間 . 在無著處 .
然而佛陀都一一的加以反駁 , 使得阿難苦思 ,
遲遲無法作答 。

能回答的都不是答案,一落言詮,
便無實義, 只能心靈神會。

慧可大師又對祖師言:

「弟子心未安,乞求師父為我安心。」

祖師言:「把心拿來,我為你安心。」

慧可當下覓心了不可得,

答道:「我找不到我的心。」

祖師言:「我已為你安好心了。」慧可遂有所悟。

好個,覓心了不可得

此心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心,
是空無之心,非有非無,
當然無法用言語說明,心思不能通達。
然空無之心是無所不在的,充塞寰宇。

奧修認為將頭腦改成沒有頭腦,就對了,
我看奧修的著作二三十本書做左右,

每一本書到處都在講(沒有頭腦),

我看到奧修的著作沒有頭腦,
有些地方就當作無心來解讀,
那又更上一層樓了,
我個人理解奧修說沒有頭腦是對了些,

有時會恨容易讓人明白清楚。
沒有頭腦和無心還是不完全一樣。

奧修會說:
處於沒有頭腦的狀態
就是佛的狀態。
佛家會說:
處於無心的狀態,
就是佛的境界。

無心又容易被曲解,難了解。
沒有頭腦很容易明白,
但也會讓人誤以為沒腦的白痴。
不如說;
超越了頭腦的狀態,
就是佛的狀態。

達摩大師破相論 文後的偈語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此偈有這麼多的心如何去理解。
只這心心心是佛。

這心心心,是金剛經裡講的三心不可得嗎?
還是是物質的心,(頭腦)。
是精神上的心,
是意識上的心。

佛家認為
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都是「自性空」
它是「緣起有」,
以「業力」推動整個心物世界的變化。

我們來看看牛頭山法融禪師一首偈語。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曲譚名相勞,直說無繁重;
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

「曲談名相勞」:「曲談」就是講道理,
用佛教的名相,專有名詞來講,那就又繁很累。
「直說無繁重」:直截了當地說,就沒有那麼繁重。

此偈語雖短。
想解讀起來還是很繁重。
我試試看是不是能,

無心恰恰用

無心如果被曲解了,
就不能恰恰用,

恰恰就是剛好,沒有偏頗。
凡夫不能時時處於無心狀態,
因此要常常警醒,
常保覺性常用恰恰無,

今說無心處,
不與有心殊。

無與有是一體的兩面,
無產生有,有歸於無,
所謂的真空妙有。
無非斷滅的無。

空無是心的原態,
宇宙萬物的朔底,
是生命的共相和永恆相。

這個空無的心就是覺性就是佛性。

宇宙萬物無一處沒有佛性,
因此頭腦也有佛性,
是拿來成佛之用的,
奧修說沒有頭腦,
頭腦死了佛就活過來了,
這是下了猛藥。
他只是意味著你在使用頭腦,
不為頭腦所用,宰制。
頭腦的無意識將全面甦醒。
因此
只這心心心是佛。

不才隨口瞎說,
如有繆誤處,
請善知識諸大德不吝指正。

殘月1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