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是論非

人生百態

https://youtu.be/irnaZpurWgQ
..................................

是非只為多開口 ,煩惱皆因強出頭。

是非日日有,不爭自然無。

搬弄是非便是是非人。

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是非不說自然無。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這些話有它的一定的道理,

一般人持之,不惹事,自家保平安。
士大夫錯持,家國無道,成為鄉愿大國。

這些話有它的一些道理,
但是只對了一個面向,一部分,
似是而非,

死守一個原則不知變通,
善法會變成惡法,
不可不慎,
要以智慧來應用。

這是個二元對立的世界,
有是有非、有對有錯、有男有女、有明有暗.....,
這是個二分法的世界,
如果沒有二分法的分別,我們就無從來認識這個世界,
由二分法的分別,是與非,對與錯...產生了哲學,宗教,科學...
形成了這個是與非,對與錯的世界。

有人說有人群就有是非,
從一些人一個團體到一個社會乃至國家,到國際,
是非天天都在上演,從報章雜誌到媒體天天在談是論非,
可以說沒是非就沒有世界,
有人群就有是非,
事實上是非早就根植在人類的腦海裡,
是這樣子,不是這樣子,...

我們時刻不停地在思考與分別,

我們都不談是非,也是一種偏頗的行為,
應該是我不創造是非,就沒有人會去議論你的是非,
當你搞個天大的是非,
你要人家不去議論,那也太難了,

是非來了,以理性的態度來面對它,處理它,消除它。
並不是不談它,以一種鴕鳥心態視而不見的逃避它,

一個沒處理的是非,
當它被壓抑了,
它就會埋藏在潛意識裡,
在往後的歲月裡,
當你意志薄弱的時候,
像鬼魅一般伺機而動的干擾你。

無是無非不是人,
無是無非向下發展,低於頭腦之下會變成畜生,

有是有非,一般人,
是非不明,糊塗人,
是非情楚,聰明人,
搬是弄非,奸詐人。

無是無非不是人,
不是人有三種
不是人便是佛,(弗就是不,左人字旁)
也可能是畜生,
可能是石頭。

無是無非向下發展,低於頭腦之下會變成蚊蟲;畜生,...
無是無非向上發展,高於頭腦之上會成佛,佛是了然是非。

莊子:「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佛的最高智慧,大圓鏡智。
大圓鏡之光明,遍映萬象事理,纖毫不遺。

是非只為多開口 煩惱皆因強出頭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是非要敢開口,才會產生正義的社會,
是非要鬥爭,正義才能出頭,庶民百姓才有出頭天。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是非不辯不鬥爭,是奴隸心態,千年奴隸難翻身,
是非以辯以鬥爭,是主人心態,真理是辯證出來的,
才能推翻帝王封建專制。

是非日日有,不爭自然無。
是非日日有,不爭自然成為千年無法翻身的奴隸。

當年
釋迦牟尼佛在世度化外道,就是以佛的智慧能力,
無礙的辯才,將之降伏。當時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種之多,
佛教才能受帝王的青睞。

在印度曆史上,印度教連續出現鳩摩利羅,商羯羅兩位大思想家,
論戰中擊敗佛教。導致佛教大量寺院和信徒改宗。
商羯羅只活了32年。

所以
是非以不辯為滅亡。

沒有辯證法,沒有哲學,
沒有哲學就沒有科學,
沒有科學就沒有手機......,
這是人類的偉大的心智,
才堪被稱為萬物之靈。

識時務者為豪傑
知進退者為英雄

識時務的智者
當進者進,當退者退,

有種情況下真的是要做到,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有些狀況下真的是,
是非只為多開口,
煩惱皆因強出頭。

是非日日有,不爭自然無。

有時默然是最有力量的抗議。

看得破!看得開!放得下!就不需要辯了!沒甚麼可說了!

是非無實相,轉眼畢竟空。
這是我追求的最高的境界。

這世間只是一個一個幻想而已,無實相。
(是嗎?問題來了,
你說是幻相,那我隨時去你家吃住,
你的錢包就是我的錢包,你的老婆....,幻象嗎!)

畢竟空是佛家最高的智慧,
不是一般人想像的畢竟空。

因為畢竟空像是背景與舞台,
像是畫布與油彩,
萬有是舞台上,不可分割,一體兩面的東西,
萬有一切是從空創造出來的。

許多人都喜歡說"活在當下","當"下又是甚麼?
是與非的認知和感覺是過去行為的結果,與當下毫無關係,
二元世界,二元相互交替著。
諸如苦樂,得失,有無……交互進行,與當下毫無關係,屬與時間,
當下不屬於時間,屬於……自性。

必須經常設法留在自性之中,
不要偶爾地被是與非,苦與樂......所動搖,
動搖了就離開了當下。

禪門所謂的當下,
不是今朝有酒今朝樂的及時行樂的當下。

心智只是一個短暫的階段,

當心智停了下來,自性就開始對你發光了,
心智是自性的一種奇妙的功能。

六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識本心,
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如果你不能看到自己的自性,見自本性,
你的心智在強大學了很多法門,到頭來還是一無是處。
若不見性,學法無。

《達摩血脈論》云:
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

明心見性,明白你的心智作用,看到你的本具自性本心,就是開悟了!

一個名詞、話語、文字,
要有明確的定義,說出來才有意義,
定義,解讀與領悟錯了,
仙丹會變成砒霜,
尤其是簡短的經文文字,
可以很有意義,
也可以毫無意義,
成為屁話,打出去就消失了。

原諒我!說了一堆廢話!
違反了禪的大忌,
說太多了!
禪是不可說的!

能說的非禪!

殘月
2017年10月28日, 上午 11:02:45

2017年10月28日, ?上午 11:50:50
完稿為校正

.......................................................................................................................

自性是人人本來具有的 ,自性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不被創造的,
頭腦意識(心智)是由"自性"流露而出的,它是"自性"的一種奇妙功能。
佛家稱為"佛性"、"覺性",神教徒可成為"神性",
我稱"神性"是為了區別一般人認知的神和西方一神教的神,
西方一神教的神室位格神與人格神,這也是一種神,
位格神與人格神與人和萬物都有神性(佛性)。
道家稱為"道性",
道教宇宙觀認為,萬物都是稟道而生,是道的產物,
因此,道是萬物皆有的屬性。
《莊子·知北游》認為:道「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稊稗」、
「在瓦甓」、「在屎溺」。莊子認為:
儘管道貴為天下母,但它卻不分貴賤地遍在萬物之中。
《洞玄靈寶本相運度劫期經》:「大千之載,一切眾生皆有道性。」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載上清派著名道士潘師正答唐高宗問時也說道:
「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
這是我多年來在書中爬梳閱讀後的分別定義與解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心智是人之心念思維中,由情感集結而形成的一種虛幻的機器。
或稱之為:智能播放器。人之情結信息在自己心智引擎的驅動下,
就可以進行感覺、聯想、推理、歸納、回憶與想像等等的思維活動。

心理學名詞
編輯
心智定義:即是指人們對已知事物的沉澱和儲存,
通過生物反應而實現動因的一種能力總和。
它涵蓋了“哲學”對已知事物的積累和儲存,
結合了“生物學”的大腦信息處理,即“生物反應”,
運用了為實現某種欲需(動因)而從事的“心理”活動,
從而達到為實現動因結果而必須產生的智能力和“潛能”力。

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
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
而後根據指導其行為。
喬治·博瑞(C. George Boeree)博士的定義:
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
1)獲得知識;2)應用知識;3)抽象推理。
博瑞博士認為,一個人一生的幸福與他的心智直接相關。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智力的差異,即,
每個人心智的力量強弱不一;
且這方面的差異可能相互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


 

(照片是我的書櫃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