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月。文章記趣

智慧如空無有邊。應物現形水中月

 

我的書我的愛

禪門之道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文字成為悟道的葛藤障礙,

然歷來禪宗著作典籍特別多,

能說得出來的盡不是禪,
禪只有通過修行去體悟。

古靈神贊禪師又一日在窗下看經,蜂子投窗紙求出,
師睹之,曰:「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去得!」
遂有偈曰:「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古紙,何日出頭時?

禪雖曰;不可說,

但若沒有文字這個階梯,
奧秘的禪門就無途徑可入,
當最終跳躍之際,文字將當捨去。
然入門前,文字是需要的,

古紙要鑽多久,誰也不知道。

某日我的太太將我一櫥櫃的舊書,未經我同意,拿去給資源回,
令我很生氣,轉瞬間,我想書不是拿來讓我生氣的,

想到德山宣鑑禪師開悟後,
次日,德山將全部書籍置於院內燒掉,
說了一句名言"窮諸懸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我是凡夫沒有這個境界也沒有魄力燒書,
我只能恭敬這個小途徑,對這個文字途徑階梯,感恩膜拜

趙州和尚說過一句話:「別人看經典看穿了牛皮,我看經典遮遮眼睛而已。」
你看禪者講話就是不同凡響,
我是看經典連牛皮都看不透,可能是拿來遮別人的眼睛,以免看穿我的牛皮。

昔者倉頡造字而天雨慄,鬼夜哭”,
“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慄;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倉頡發明了文字,震天憾地驚動鬼神,暗夜鬼神嚎哭,
為何暗夜鬼神要嚎哭,因為鬼神不能遁形作怪,天下大白,人類文明到來。


好像也不盡是如此,古來不是產生許多悲慘的文字獄,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亦有鐵監牢。


盡信書不如無書。


書如水可載舟亦可沉舟,不可不慎啊!


金剛經云:「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當捨否?
文字闡述法,法如筏 ,開悟的人絕對是上岸的人,沒有道理揹著船筏到處晃,
不過揹著堤共給沒上岸的人使用或救溺,也很好,
彌勒菩薩不是說:
放下是自在,背起是擔當。
因此德山宣鑑禪師沒必要把全部書燒掉,留給需要筏的人,
至少留下他著作的青龍疏抄,給後人瞧瞧,
因為絕大多的人都需要筏,法。
我是凡夫一個,還是留下筏吧!以免它日業力來犯,洪水襲擊,小命難保。


後段我鑽了點牛角尖。
公案,典故,
就是需要這樣設計與描述,'才會有它的續劇性,藝術性與美麗,
張力會強化,啟發性會深入,會讓人入不可思議之境。


對禪的真理來說,千經萬典怎麼說都是其次,

重點你領悟了超乎思維,言語文字之外東西嗎?


千言萬語,古今中外世界上所有的典籍文字,
多來不及維摩居士的驚雷一默。


維摩大士去何從,千古令人望莫窮。
不二法門休更問,夜來明月上弧峰。


更抵不上
世尊拈花淺淺一抹微笑,

於是在這麼美麗請況下傳了下來,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汝摩訶迦葉。」

兩千多年來,那朵金色波羅花從印度恆河傳到世界各地,

竟然沒有一絲的失色與枯黃,

仍然更加亮麗起來,新鮮的不斷的飄送著芬芳散發著金色光彩,

不斷觸動人們的心靈,

給予苦難的眾生無窮的慰藉與希望。_殘月撰文100.11.29

貧者因書而富

富者因書而貴

-----王安石

愚者因書而慧

慧者因書而謙

(前兩句書店看來的後兩句個人添加)

宋人黃庭堅說過: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朢月。老年讀書,如臺上朢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張潮•幽夢影)

尼采:「讀書給我更多的憩息,引導我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

衣服是皮膚的延伸;輪子是腳的延伸;
書是眼睛的延伸。 (麥克魯漢)

書本就像降落傘,要打開來才能發生作用。

好書,使人更懂得享受人生,與忍受人生。
(英國散文家•約翰生)

多讀好書使自己芳香;多做好事使別人快樂。

「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後甜。」

開卷有益(宋太宗)

 

愛人的書牆!

書沒有打開,
就像是降落傘沒打開,是沒有作用的。

書僅是一個通道,
文字是牆!
是阻礙靈性最終的出口。

有關閱讀或讀書的名言或智語

春秋 管子:「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春秋 孔子:「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戰國 荀子:「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戰國 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

西漢 劉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東漢 王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

三國 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志•魏書•董遇傳•裴松之注:「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唐 段成式:「人不讀書,其猶夜行;二毛之叟,不甘白面書生。」

唐 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 韓愈:「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唐 韓愈:「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唐 韓愈:「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唐 韓愈:「業精於勤,荒於嬉。」

唐 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宋 蘇軾:「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 蘇軾:「讀書如泝急流。」

宋 王安石:「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宋 黃庭堅:「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宋 司馬光:「書不可不成誦。」

宋 朱熹:「讀書之法,既先識得他外面一個皮殼了,又須識得他裡面骨髓方好。」

宋 朱熹:「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得書真味。」

宋真宗皇帝:「書中自有千鐘粟,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二程粹言論學:「學者必志於大道。」

明 高明˙琵琶記:「男兒有書須勤讀,書中自有黃金屋,也自有千鍾粟。」

清 王豫:「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清 袁枚:「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疢瘤。」

清 黃宗羲:「學則智,不學則愚。」

清 黃景仁˙雜感詩:「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清 曾國藩:「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民國 孫文:「有了學問,便有知識;有了知識,便有方法。」

民國 梁啟超:「學問之功,貴乎循序漸進,經久不輟。」

民國 林語堂:「一個人讀什麼大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一間優良的圖書館。真正的學習是出自於內心的。」

約翰•羅斯金:「書只有在被人再三反覆閱讀,並且引用時,才算是有用的。」

斯邁爾斯:「人的品格可從他所讀的書判斷,猶如可從他交往的朋友判斷出來一樣。」

湯瑪斯:「 閱讀所獲得的最大快樂,是好像透過一面鏡子,看到自己的心靈。」

卡萊爾:「書最大的影響力,就是可以刺激讀者自我思考。」

南恩:「裡面沒有書籍的屋子,好像沒有窗戶的樓房。」

邱特:「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狡滑的人輕視學問;單純的人稱讚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

哥德:「讀一本好書,就好像跟一位高尚的人說話。」

梭羅:「本書能解釋奇蹟,又能展現新的奇蹟,這本書就是為我們而存在了。」

桑斯:「多讀有如多食,不消化則全無益。」